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甘肃枸杞镰孢菌根腐病病原鉴定及优势病原菌生物学特性



编号 zgly000159715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甘肃枸杞镰孢菌根腐病病原鉴定及优势病原菌生物学特性

作者 李捷  冯丽丹  王有科  何静  陈秀蓉 

作者单位 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  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母体文献 干旱区研究 

年卷期 2017年05期

年份 2017 

分类号 S435.671 

关键词 枸杞根腐病  腐皮镰孢菌(Fusariumsolani)  尖镰孢菌(F.oxysporium)  EF-1α  生物学特性  甘肃 

文摘内容 为了明确甘肃省枸杞根腐病病原种类、生态分布和优势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于2013年和2014年采集甘肃省各枸杞主产区根腐病患病植株样品,分离纯化后进行形态和分子鉴定,统计分离到的各主产区的病原种类,并对优势病原菌的适宜生长温度、光照条件、pH和碳氮源进行了研究。结果共分离到260株镰孢菌菌株,其中GSJT7-2和GSJY8-1分离频率分别为66.15%和26.92%,属优势种;将2株镰孢菌进行EF-1α基因序列分析及对比,菌株GSJT7-2(登录号:KM457089)与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GSJY8-1(登录号:KM457093)与尖镰孢菌(F.oxysporium)同源性达99%,在系统发育树中聚在一起,分别将它们的分类地位初步确定为腐皮镰孢菌和尖镰孢菌。甘肃各产区病原菌分离种类和频率有较大差异,靖远县以尖镰孢菌为主,占82.89%;其余采集地均以腐皮镰孢菌为主,均占80%以上。腐皮镰孢菌GSJT7-2和尖镰孢菌GSJY8-1在10~40℃内均能生长,最适温度分别为35℃和25℃,最适pH为8~9和8,均在12 h光暗交替条件下生长最快,供试碳氮源中GSJT7-2和GSJY8-1对蔗糖和Na NO3利用效果最好。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