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山地河流浅滩生境潜流层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拓殖



编号 zgly0001532591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山地河流浅滩生境潜流层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拓殖

作者 张跃伟  袁兴中  刘红  任海庆  邓伟  岳俊生 

作者单位 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南资源开发及环境灾害控制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6年15期

年份 2016 

分类号 Q958 

关键词 潜流层  大型无脊椎动物  功能摄食类群  扰动  恢复  拓殖过程 

文摘内容 通过包埋人工基质法研究大型无脊椎动物在山地河流潜流层中的拓殖过程。结果表明:群落个体密度在7—29 d呈J型增长,在29 d后骤然降低,55 d后呈波动趋势;物种丰富度在1—29 d呈增加趋势,29 d后呈波动状态;群落的生物量总体呈增加趋势。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密度和生物量在第29、71和83天时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在第55、71、83天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不同拓殖时间段物种的主成分分析,表明潜流层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在55 d后趋于稳定。群落优势种为摇蚊(Camptochironomus sp.)、河蚬(Corbicula fluminea)、四节蜉(Baetis sp.)、动蜉(Cinygmina sp.)、纹石蛾(Hydropsyche sp.)和扁泥甲科的一种(Psephenidae)。滤食者和收集者在整个拓殖过程中均是优势功能摄食群。群落拓殖过程是一个群落自身恢复能力和外部环境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拓殖初期潜流层的结构是影响着无脊椎动物迁入的主要因素,中期动物的生活史特征起主要作用,稳定期之后群落可能受到各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