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黄河口新生湿地土壤磷赋存形态及其动态变化对外源氮输入的响应



编号 zgly000171226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黄河口新生湿地土壤磷赋存形态及其动态变化对外源氮输入的响应

作者 俞琳莺  孙志高  陈冰冰  张鹏飞  胡星云  孙文广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亚热带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植物环境与土壤科学系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20年16期

年份 2020 

分类号 S153.6 

关键词 磷赋存形态  氮输入  新生湿地  碱篷  黄河口 

文摘内容 选择黄河口新生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原位氮输入模拟试验,探讨了不同氮输入梯度下(NN:对照处理;LN:低氮处理;MN:中氮处理;HN:高氮处理)湿地土壤磷赋存形态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氮处理下土壤中闭蓄态磷(HCl-Pi和Residual-P)均是TP的主体(87.75%—90.04%),而活性磷(Resin-P、NaHCO3-Pi和NaHCO3-Po)和中等活性磷(NaOH-Pi、NaOH-Po、Sonic-Pi和Sonic-Po)占TP的比例均较低,分别为4.81%—5.58%和5.14%—6.57%。相对于NN处理,MN和HN处理下的活性磷含量分别增加了9.16%和12.44%,而LN、MN和HN处理下的中等活性磷含量分别增加了2.25%,6.92%和24.24%,说明外源氮输入整体增加了土壤中的活性磷含量。与之相比,闭蓄态磷含量在LN、MN和HN处理下均呈降低趋势,其值相对于NN处理分别降低了3.08%、3.08%和5.22%。尽管不同氮处理下土壤养分条件、水盐及酸碱状况均是影响不同磷形态赋存的关键因素,但随着氮输入量的增加,影响磷赋存形态的养分类型发生了明显改变,即由NN和LN处理下主要受N和S影响逐步转变为MN和HN处理下主要受P影响。研究发现,外源氮输入不但可能影响不同磷形态之间的转化,而且亦可能通过改变植物生长节律以及土壤养分及酸碱状况来影响土壤中各形态磷的赋存。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