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峰丛坡地土壤入渗特征及其模拟



编号 zgly0001655813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峰丛坡地土壤入渗特征及其模拟

作者 李春茂  徐勤学  吴攀  韦蔚来 

作者单位 桂林理工大学岩溶地区水污染控制与用水安全保障协同创新中心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水土保持研究 

年卷期 2019年01期

年份 2019 

分类号 S152.7 

关键词 入渗  土地利用  入渗特征  模型拟合  峰丛坡地 

文摘内容 喀斯特峰丛坡地的水土过程基础研究相对短缺,阻碍了相关土壤水文机理认识和适合该区模型的构建。为探明峰丛坡地上土壤入渗性能及变化过程,提出适合峰丛坡地的土壤入渗模型,通过室内一维垂直入渗试验,研究了峰丛坡地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的初渗率、稳渗率及平均入渗率,并利用Horton,Philip,Kostiakov及经验通用模型拟合其入渗过程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峰丛坡地上灌木林地的土壤砂粒含量约占50%以上,土壤渗透性能较强,而梯田旱地黏粒含量较高、有机质含量低,土壤渗透性能较差。(2)不同土地利用土壤前期入渗率均较高,为1.33~3.17cm/min,随后入渗速率急剧下降82.2%~96.2%,在20min左右达到稳定入渗率。灌木林地的前期入渗率下降幅度最大,而裸石地和梯田旱地相对缓慢。(3)Horton模型适宜于描述喀斯特峰丛坡地的土壤入渗过程,Horton模型的初始入渗率和稳定入渗率与实测值较为接近,而Kostiakov和Philip模型的拟合值与实测值存在差距。本研究为进一步认识峰丛坡地土壤水分入渗机理及构建入渗模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