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630205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西双版纳兰科植物集市贸易特点和保护启示
作者
宋亚琼
刘芝龙
SophieWillian
高江云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综合保护中心
中国科学院大学
云南大学生态学与进化生物学实验室
母体文献
生物多样性
年卷期
2017年05期
年份
2017
分类号
F724.3
Q94
关键词
兰花贸易
保护
石斛产业
过度采集
西双版纳
文摘内容
西双版纳是我国兰科植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之一。本文对该地区6个主要的集贸市场开展了为期1年(每月1次)的兰科植物贸易调查,以了解该地区野生兰科植物采集和贸易的特点及趋势,为兰科植物的有效保护提供依据。本次调查共记录到兰科植物38属107种,87.9%的种类为附生兰,除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外,其余均为野生采集。在记录到的106种野生采集的兰科植物中,93.4%为西双版纳原生分布种,约占该地区野生兰科植物总数的1/4,但大多数种类的记录频次都很低,记录频次在10次以上的仅有14种,说明该地区兰科植物的采集和贸易在种类上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随意性。市场上的兰花售卖者大多数都为当地居民,他们将采集和出售兰花作为经济收入的来源和部分补充。本次调查没有发现跨边境兰花的采集和贸易。西双版纳兰科植物的贸易具有明显的传统性、地域性和季节性,4–6月为兰花贸易的高峰期。石斛属(Dendrobium)植物是最主要的贸易对象,共记录到35种,占总数的32.7%,记录频次最多的种类也都是石斛属植物。本地区药用石斛人工集约化栽培的快速发展并没有减少对野生石斛的采集,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和促进了市场上的野生石斛贸易。通过对兰花贸易特点的分析,我们针对该地区兰科植物的有效保护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包括应尽快制定和颁布地方性的法律法规,维护和传承本地区传统的植物文化,对古茶园和龙山林等进行持续的保护和采用传统方式管理,开展有针对性的公众教育和宣传来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以及大力发展药用石斛的生态栽培,使更多的当地居民参与其中,并获得收益,从而减少对野生资源的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