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1949—2007年新疆绿洲经济分布格局演变及其机制研究



编号 zgly0001604353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1949—2007年新疆绿洲经济分布格局演变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 张仲伍  杨德刚  张小雷  梁少民  张月芹  唐宏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山西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母体文献 中国沙漠 

年卷期 2010年06期

年份 2010 

分类号 F326.2  F224 

关键词 马尔科夫链  俱乐部趋同  绿洲经济  新疆 

文摘内容 以新疆绿洲经济空间分布为研究对象,以1949—2007年87个县市人均GDP数据为资料,运用空间概率模型和ArcGIS技术,分析了1949—1978年、1978—1990年、1990—2007年3个阶段新疆绿洲经济分布格局时空演变规律。首先根据人均GDP,把全疆县市分为高水平、中高水平、中低水平和低水平4类经济发展类型,运用马尔科夫链转移矩阵求出新疆各县市在3个阶段转移概率,用ArcGIS把3个阶段空间转移格局可视化。其次构建空间马尔科夫链,分析不同背景区域对4类经济发展类型空间转移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①1949—2007年间,以县市为单位的新疆绿洲经济格局空间分布发生了俱乐部趋同现象,其中高水平和低水平经济发展类型非常明显,主要动力是新疆绿洲主导经济由原来的农牧业转变成以资源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和以行政、交通为主的第三产业。②4类经济发展类型在3个阶段转移方向不同,计划经济期间表现出中低水平经济发展类型向上转移,区域均衡发展政策起到强大作用。在市场经济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相似区域倾向于俱乐部趋同,市场极化作用明显。区域转移强度不同,相邻层次水平区域转移明显,跨层次转移较弱。③绿洲背景区域作用具有选择性和时效性,在计划经济时期,区域背景对高水平、中高水平、中低水平和低水平区域保持原状态起到阻碍作用,而在市场经济时期,对高水平、低水平区域保持原水平起到推动作用,其他规律性不明显。④绿洲经济低水平经济发展类型转移较小,稳定性强,负马太效应显著;高水平经济发展类型稳定性差,在不同阶段均发生15%左右的向下转移,表现出经济的脆弱性和低级性。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