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69181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祁连山东段高寒草甸土壤持水能力在小尺度不同坡面位置的分异特征
作者
马海霞
张德罡
陈瑾
郭春秀
董永平
马源
康玉坤
陈璐
杜凯
陈建纲
作者单位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
定西市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
全国畜牧总站
母体文献
草业学报
年卷期
2020年01期
年份
2020
分类号
S812.2
关键词
高寒草甸
土壤颗粒组成
田间持水量
孔隙度
文摘内容
对高寒草甸不同坡面位置间土壤持水能力在小尺度下的分异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以期为高寒草甸水分保持功能评价及其合理利用与保护提供参考。试验选择5个不同坡面位置,分别为2990(坡顶)、2980(坡上)、2970(坡中)、2960(坡下)、2950 m(坡脚),测定了土壤粒径、土壤湿度、土壤孔性、入渗及持水性等指标。结果表明,土壤颗粒组成中粘粒含量占8%~10%,粉粒占79%~83%,砂粒占7%~11%,坡顶到坡下以及各个土层之间变化程度均较小,而在坡脚处变化较大,砂粒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从42%增加到74%,同时粘粒和粉粒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田间持水量与砂粒和粘粒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与粉粒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从坡顶到坡下,田间持水量为45%~55%,而在坡脚处由于砂粒含量较高,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则从40%下降到21%。土壤总孔隙度在各坡面位置和土层间的变化趋势和田间持水量相似,其中非毛管孔隙度随坡面位置和土层的变化不明显,在总孔隙度中仅占8%。土壤入渗率从坡顶到坡脚呈增加趋势,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在坡顶,入渗试验开始5 min以后入渗率从1.2 mm·min-1(0~10 cm)减小到0.2 mm·min-1(30~40 cm),而在坡脚,则是从4.4 mm·min-1(0~10 cm)下降到2.5 mm·min-1(30~40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