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青藏高原东缘克隆植物珠芽蓼的RAPD遗传多样性研究



编号 zgly000057819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青藏高原东缘克隆植物珠芽蓼的RAPD遗传多样性研究

学科分类 220.1520;林木遗传学

作者 陆建英  杨晓明  马瑞君 

作者单位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韩山师范学院生物系 

母体文献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 2008,44(3)

页码 66-72

年份 2008 

分类号 Q943 

关键词 克隆植物  珠芽蓼  RAPD  遗传多样性  贝叶斯法 

文摘内容 以青藏高原分布广泛的克隆植物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为研究材料,采用RAPD技术分析了珠芽蓼在不同海拔下7个自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通过贝叶斯法估测了种群的遗传分化程度,同时与其它算法(Nei遗传分化系数GST等)作以比较.13条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17条带,多态性位点PPL为84,多态位点比率PPL为71.79%,但种群水平平均多态位点比率仅为32.60%.求出θ^B(Hickory)=0.602 3,同种群间基因分化系数GST=0.575 3较为接近,种群间基因分化大于种群内基因分化.AMOVA分析显示,在全部变异中,66.59%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间,33.41%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用POPGENE 32软件分析表明,珠芽蓼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种群总的Nei's基因多样性为0.289 1,总的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为0.420 7,但各种群内遗传多样性水平则较低.种群内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为0.122 7,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为0.180 4;基因流Nm=0.369 1,种群的基因交流很少.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7个种群中P1和P2先聚类,P5、P6,P4、P7分别聚在一起,最后与P3合为一支.相关性结果表明,遗传距离与海拔梯度、地理距离均相关不显著。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