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华北地区油松人工林林分密度对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



编号 zgly000172535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华北地区油松人工林林分密度对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 王玲  赵广亮  周红娟  杨英  耿玉清  王新杰 

作者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市八达岭林场 

母体文献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年卷期 2020,40(12)

页码 9-16

年份 2020 

分类号 S714 

关键词 林分密度  油松人工林  土壤化学性质  酶活性  冗余分析 

文摘内容 【目的】通过分析林分密度对华北地区油松人工林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林分密度,以促进土壤养分循环和林分稳定,从而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及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4种林分密度(900、1260、1460和1660株·hm-2)不同土层(0~10和10~20 cm)土壤化学性质、酶活性的变化及化学性质和酶活性之间的关系,探究林分密度对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1)1260株·hm-2的土壤pH值和铵态氮含量最大,900和1660株·hm-2的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和硝态氮含量较大,且均显著高于其他林分密度;2)土壤β-葡萄糖苷酶、亮氨酸氨基肽酶、几丁质酶、酸性磷酸酶和脱氢酶活性随林分密度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在密度为1260株·hm-2时其活性达最大。与900株·hm-2相比,其土壤酶活性分别显著提高了48.67%、28.10%、58.28%、33.87%和37.50%;而多酚氧化酶活性在1460株·hm-2时达最大;3)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有效磷、速效钾、有机碳、铵态氮和全氮与土壤酶活性呈极显著相关(P《0.01),但pH值、水溶性有机碳和硝态氮与土壤酶活性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1260株·hm-2的林分密度既有利于提高土壤酶活性,又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为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