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黄河口不同类型湿地土壤中钒和钴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编号 zgly000152925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黄河口不同类型湿地土壤中钒和钴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作者 祝贺  孙志高  衣华鹏  任鹏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鲁东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海岸带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  青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母体文献 水土保持学报 

年卷期 2016年01期

年份 2016 

分类号 S153.6 

关键词 钒  钴  空间特征  湿地  黄河口 

文摘内容 为研究不同植物群落下湿地土壤钒和钴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ICP-MS对2009年5月在今黄河入海口北部的新生湿地区域依据不同植物群落设置9个采样区的土壤进行土壤钒和钴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尽管钒和钴含量在不同湿地土壤中差异较大,但二者在由陆向海方向潮滩湿地中的分布特征相似,且在水平方向上的变异均为中等变异。在垂直方向上,尽管钒和钴含量在不同类型湿地土壤中大多呈相似波动变化特征,但在同一类型湿地土壤中二者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相关分析表明,湿地土壤的钒钴含量在与铁锰、有机质、粘粒和粉粒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砂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研究区表层湿地土壤的钒含量范围为72.77~118.40mg/kg,均值为93.06mg/kg;表层钴含量范围为8.94~16.91mg/kg,均值为12.54mg/kg。尽管研究区土壤的钒钴含量低于其全国背景值(112mg/kg和19mg/kg),但明显高于华北克拉通钒钴含量背景值(78mg/kg和12mg/kg)。黄河口新生湿地区土壤钒钴的富集系数分别为1.19和1.01,为弱程度的富集。研究表明,成土母质决定了湿地土壤中钒和钴含量的空间分布,土壤有机质含量、粒度组成和铁锰含量是影响二者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而植被类型和潮汐对其分布亦具有重要影响。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