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扶桑绵粉蚧生物学特性研究



编号 zgly000141006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扶桑绵粉蚧生物学特性研究

作者 朱艺勇  黄芳  吕要斌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浙江省植物有害生物防控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浙江省植物有害生物防控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母体文献 昆虫学报 

年卷期 2011年02期

年份 2011 

分类号 S433 

关键词 扶桑绵粉蚧  棉花  发育历期  繁殖能力  形态特征 

文摘内容 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是近年在我国新发现的一种重要外来入侵害虫,特别是对我国棉花生产具有潜在的巨大威胁,本文研究了实验室条件下(27±1℃,RH70%±5%)该虫在棉花上的发育历期、繁殖能力及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扶桑绵粉蚧雌虫生活史包括卵、1龄若虫、2龄若虫、3龄若虫和雌成虫;雄虫生活史包括卵、1龄若虫、2龄若虫、预蛹、蛹和雄成虫。卵期很短,雌虫若虫期15~20d,总历期约为47~59d;雄虫若虫和蛹期17~22d,总历期约为20~26d;雌虫寿命明显长于雄虫。该蚧虫繁殖能力强,雌成虫产卵量200~862粒/头,平均产卵458粒/头。各虫态主要形态特征为:卵呈长椭圆形,橙黄色,略微透明;1龄若虫,淡黄绿色,行动活泼;2龄若虫体缘突起显现,尾瓣突出,至末期可根据体表黑斑的可见程度区分雌、雄虫;3龄雌若虫,体表有薄层蜡粉,在前、中胸背面亚中区和腹部1~4节背面亚中区可见清晰斑点,形成纵向黑色条斑,外表形似雌成虫。雌成虫呈卵圆形,体表蜡粉厚实,胸、腹背面的黑色条斑在蜡粉覆盖下呈成对黑色斑点状,体缘蜡突明显,共18对,其中腹部末端2~3对较长;雄虫蛹包裹于松软的白色丝茧中;雄成虫,虫体较小,黑褐色;触角细长,具一对发达透明前翅,后翅退化为平衡棒,腹部末端具2对白色长蜡丝。本文通过对扶桑绵粉蚧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和各个龄期发育的形态特征的研究,为该虫的进一步研究和科学防控提供了基本资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