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096843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长江上游的水土流失与河流泥沙
作者单位
水利电力部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
水利电力部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
母体文献
水土保持学报
年卷期
1988年01期
年份
1988
关键词
河流泥沙
输沙模数
泥沙输移比
流失量
强度侵蚀
泥石流沟
侵蚀量
水土保持工程
水土流失区
径流量
文摘内容
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面积共35.2万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35%。在35.2万平方公里中,轻度流失区占37.8%,中度流失区占31.5%,强度流失区占20.5%,极强度流失区占7.4%,剧烈流失区占2.8%。流失较严重的强度以上的流失面积占30.7%。五十年代至今,长江上游的水土流失经历了一个断续加剧和近几年来开始有所缓解的过程。总的结果是破坏大于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和流失量均有所增加。以输沙模数区分,每平方公里从数十吨到数千吨不等。直门达以上江源地区,每平方公里年输沙模数68吨为最小,白龙江中游立节至武都干流区间,年输沙模数4,437吨为最大。有的区域或个别年份的输沙模数更大。30年来,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长江上游有的河段和支流的沙量有增加,有的并未增加甚至有减小的趋势,更多的则是分时段有增有减,呈不规则的周期变化;往后也不会出现本质性的变化。当前的水土流失治理进度和成效,与艰巨的治理任务相比,显得十分缓慢而极不相称。近年来,这种一方治理、多方破坏的局面不改变,生态好转将永无尽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