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3622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对杉木林土壤肥力的影响
学科分类
220.1040;森林土壤学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沈阳110016
中国科学院会同森林生态试验站
会同418307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
广州
母体文献
应用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05,16(8)
页码
1417-1421
年份
2005
分类号
S714
关键词
杉木林
采伐迹地
炼山迹地
土壤肥力
文摘内容
研究了杉木林采伐迹地及采伐后的炼山迹地的土壤物理性质、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结果表明, 采伐迹地的非毛管孔隙比杉木林地增加23%, 自然含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则下降25%; 炼山迹地土壤容重比杉木林地增加10%, 非毛管孔隙、自然含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分别下降61%、48%和26%.采伐迹地有机质、全N、全P和全K含量分别比杉木林地下降14%、14%、35%和22%, 炼山迹地分别下降37%、37%、47%和7%.采伐迹地碱解N和有效K含量分别比杉木林地增加24%和31%, 有效P含量比杉木林地下降15%; 炼山迹地的碱解N、有效P和有效K含量分别比杉木林地下降25%、43%和40%.采伐迹地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比杉木林地增加1.4、11.3和0、8倍; 炼山迹地细菌数量比杉木林地减少24%, 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了5.0和0.5倍.采伐迹地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纤维素分解酶活性分别为杉木林地1、9、1.6和2.1倍, 而炼山迹地分别为后者的35.4%、90%和106%、湿润土壤有机质、全N和全P含量高, 疏松多孔的土壤有利于碱解N、速效P、速效K积累和脲酶活性的增加、真菌数量随毛管孔隙的增加而减少.通气良好有利于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