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浙江南部近海小黄鱼生长和性成熟特征的异质性



编号 zgly000172833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浙江南部近海小黄鱼生长和性成熟特征的异质性

作者 裴如德  高春霞  田思泉  麻秋云  范青松 

作者单位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  浙江省近岸水域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应用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21,32(1)

页码 333-341

年份 2021 

分类号 S93 

关键词 小黄鱼  生长  性成熟  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异质性  东海 

文摘内容 鱼类生长和性成熟是渔业资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内容。为分析小黄鱼的生物学特征,本文以2015年11月—2018年11月浙江南部近海13个渔业资源季度调查航次获得的4920尾小黄鱼样品为研究对象,使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LMEM),研究了小黄鱼生长和性成熟特征的异质性。结果表明:小黄鱼体长范围为13~215 mm,优势体长组为110~154 mm,体重范围为0.5~182.2 g,优势体重组为20~55 g。体长和体重关系方面,加入季节、性别和年份随机效应的LMEM模型AIC值和RMSE值最小,拟合效果最好,季节对小黄鱼体长和体重关系的影响最显著。小黄鱼体长(L)和体重(W)关系为W=4.22×10^(-5)L^(2.79),在体长大于160 mm后,小黄鱼体重增长率春季、夏季最快,冬季次之,秋季最慢,2015年体重增长率最快,其次为2017和2018年,2016年最慢,雄性体重增长率快于雌性。小黄鱼样品中,性腺成熟度为Ⅱ期的未性成熟小黄鱼比重最高,占50.4%,达到性成熟的仅占19.6%。加入季节、年份随机效应的LMEM模型对于小黄鱼体长和性成熟概率关系的拟合效果最好,AIC值和RMSE值最小。模型结果表明:季节对小黄鱼性成熟概率和体长关系的影响最显著,50%的性成熟体长(L_(50%))值在冬季最小(124.6 mm),其他季节差异不明显,冬季性成熟速度最快。本研究表明,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小黄鱼的生物学异质性,小黄鱼生长和性成熟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在进行渔业资源评估和管理时应予以充分考虑。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