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32644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六盘山林区几种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影响的比较
学科分类
220.1040;森林土壤学
作者单位
国家环保总局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心
母体文献
植物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04,28(4)
页码
530-538
年份
2004
分类号
S714.5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壤有机碳
矿化
林区
天然次生林
文摘内容
应用土壤培养法, 比较分析了六盘山林区天然次生林(杂灌林、山杨(Populus davidanda)和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林)、农田、草地和人工林(13a、18a和25a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土壤在30℃和60%田间饱和含水量条件下培养180d有机碳矿化速率的差异(以180d累计释放的CO2-C计)。结果显示: 农田和草地土壤碳矿化释放的CO2-C含量(180d释放的gCO2-C·kg^-1干土)分别比天然次生林低65%和23%, 差异主要在0—40土层; 人工林比农田和草地分别高155%和17%, 差异主要在0.70cm土层。农田土壤碳矿化释放的CO2-C分配比例(即180d释放Co2-C/土壤C)比天然次生林平均低12%, 草地比天然次生林平均高18%, 差异主要在0~40cm土层; 人工林比农田平均高129%, 草地比人工林平均高9%, 差异主要在0~50cm土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碳矿化释放的CO2-C含量的差异比其分配比例的差异大。土壤碳矿化释放的CO2-C含量和分配比例总体上都随土层加深而递减。分配比例随土层加深而递减的幅度方面,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问的差异不大; 含量随土层加深而递减的幅度方面, 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比农田和草地中大; 随土层递减的幅度方面, 土壤碳矿化释放的CO2-C含量比其分配比例大。这主要由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碳输入和稳定性等差异所致。结果说明土壤碳矿化速率随天然次生林变成农田或草地而下降, 随在农田或草地上造林而增加, 矿化速率变化幅度比分配比例的变化幅度大。另外, 土地利用变化也使不同土层土壤碳矿化速率和分配比例差异改变, 其中速率改变的幅度比分配比例改变的幅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