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人为干扰对黄土高原子午岭油松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编号 zgly000047956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人为干扰对黄土高原子午岭油松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学科分类 220.1060;森林生态学

作者 张希彪  上官周平 

作者单位 陇东学院生命科学系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06,26(11)

页码 3685-3695

年份 2006 

分类号 S718.5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油松人工林  森林土壤  物理性质  人为干扰  土壤退化 

文摘内容 研究了放牧、收集枯落物及清灌等人为干扰活动对黄土高原于午岭油松林土壤结构及抗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人为干扰强度的增加, 0~50cm土壤中砂粒含量比无干扰时分别增加了11.83%、37.80%和51.60%; 粉粒下降了8.16%、11.83%和15.55%; 粘粒下降了8.10%、20.84%和30.72%, 土壤表现出粗骨化趋势; 〉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比无干扰林地分别下降了16.59%、43.12%和61.13%。〉1.0mm的团聚体含量仅为无干扰林地土壤的27.78%和24.34%, 1.0—0.25mmm的团聚体下降幅度较小; 〉0.05mm微团聚体的比例分别下降了19.39%、32.62%和33.47%。而〈0.05mm微团聚体所占比例随干扰程度的增加而大幅度上升。土壤容重增加了0.11-0.41g/cm^3。土壤总孔隙度分别降低了13.64%、25.47%和39.14%, 毛管孔隙下降了7.79%、11.54%和29.32%, 非毛管孔隙下降了28.47%、60.79%和64.08%。说明表层土壤非毛管孔隙对人为干扰更为敏感。最大持水量分别下降23.42%、37.15%和52.92%; 毛管持水量下降33.79%、43.01%和52.22%; 自然含水量下降31.03%、39.34%和46.28%。饱和持水量下降16.14%、28.80%和49.68%; 田间持水量下降了12.39%、33.92%和47.47%; 土壤有效水含量下降了9.55%、20.55%和58.91%。土壤前3min初渗率下降了38.74%、51.45%和63.23%; 稳渗速率下降了54.06%、71.63%和84.10%, 相应地受人为干扰林地前30min累计人渗量也较未受人为干扰林地土壤分别低48.15%、65.93%和73.35%。饱和导水率较对照下降了8.73%、33.33%和51.00%。土壤的结构系数。由79.12%下降到27.32%。团聚度由59.48%下降到11.11%, 分散率上升了l倍多, 分散系数上升了4倍多。土壤枯落物层及有机质的减少是引起土壤物理性质恶化的主要原因, 其次是放牧和踏实等活动。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