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紫外诱变提高Pachysolen tannophilus单宁耐受性及产燃料乙醇性能



编号 zgly0001527610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紫外诱变提高Pachysolen tannophilus单宁耐受性及产燃料乙醇性能

作者 张宁  蒋剑春  杨静  卫民  赵剑  童娅娟 

作者单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生物质化学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林业局林产化学工程重点开放性实验室  江苏省生物质能源与材料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林产化学与工业 

年卷期 2016年02期

年份 2016 

分类号 TQ223.122 

关键词 Pachysolen tannophilus  单宁耐受性  紫外诱变  驯化 

文摘内容 通过对Pachysolen tannophilus 1770进行紫外诱变和单宁浓度梯度驯化培养,以乙醇产量为筛选指标,筛选获得2株稳定的单宁耐受性突变株P05和P18。比较了突变菌株P18与原始菌株P.tannophilus 1770的单宁耐受性,乙醇耐受性和发酵橡子淀粉产乙醇的情况。结果表明,P05和P18有稳定的遗传特性,经5代传代后发酵70 g/L除单宁的橡子淀粉时,P05和P18发酵液中乙醇质量浓度达到71.30和77.07 g/L,较原始出发菌株P.tannophilus 1770增加了13.95%和23.17%。P18有较好的乙醇耐受性和单宁耐受性,相比原始菌株P.tannophilus 1770,在含单宁2.00%的培养基中,P18生物量增加53.33%,在含单宁2.50%的培养基中生物量增加43.48%;在含乙醇2.00%的培养基中生物量增加8.82%。采用突变菌株P18发酵橡子淀粉可以将橡实单宁的浸提取次数从5次减少到3次,从而可以简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突变菌株P18发酵浸提3次橡子淀粉的最适发酵温度为30℃,最适初始p H值为5.5,最适接种量为6.0%~8.0%,在此发酵条件下发酵液中乙醇质量浓度达到85.18 g/L,乙醇产量达到0.37 g/g。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