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854188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低山丘陵区不同植被模式水土流失特征及生态效益
学科分类
220.1060;森林生态学
作者单位
平顶山学院低山丘陵区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平顶山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母体文献
湖北农业科学
年卷期
2014(14)
页码
3290-3293
年份
2014
关键词
植被模式
水土流失
生态效益
低山丘陵区
文摘内容
通过对河南省鲁山县低山丘陵区5种植被模式主要生态指标的定位检测,分析了其水土流失特征及生态效益。结果表明,侧柏+苜蓿模式的水土流失最严重,其年径流量和年流失泥沙量分别达到13.496m3/hm2和0.135 5 t/hm2,苜蓿的年径流量最小,而刺槐+苜蓿的年流失泥沙量最小;在地上生物总量方面,林草复合植被模式明显大于单一苜蓿植被模式,5种植被模式地上生物总量由大到小依次为速生杨+苜蓿、刺槐+苜蓿、栓皮栎+苜蓿、侧柏+苜蓿、苜蓿;速生杨+苜蓿的年固碳量和年释氧价值均为最高,而苜蓿的年固碳量和年释氧价值最低,林草复合植被模式的生态效益明显优于单一苜蓿植被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