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川西北泡沙参种群根系生长动态及其与环境因素关系研究



编号 zgly000035727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川西北泡沙参种群根系生长动态及其与环境因素关系研究

学科分类 220.1060;森林生态学

作者 张文辉  刘祥君  刘国彬  马克明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母体文献 应用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04,15(1)

页码 39-43

年份 2004 

分类号 Q948.3 

关键词 泡沙参种群  根系生物量  生长发育  生境条件 

文摘内容 对川西北地区泡沙参种群根系生物量累积和形态发育过程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泡沙参种群根系生物量累积一般规律符合Logisticc增长过程。较高的泡沙参根系生物量累积和形态发育时期可以持续到15~17年生以后, 根系采收直径应在1.7cm以上。动物啃食、人为采挖、土壤、气候等环境条件与不同海拔各种群的根系生物量累积等有着密切联系, 中海拔地区(2800~3300m)人为干扰少, 土壤和水热条件适宜, 根系生物量和形态发育达到较高水平, 适合高产栽培。而低海拔和高海拔地区的不利环境条件限制了泡沙参根系生长, 在进行野生资源保护利用以及人工栽培泡沙参时应充分考虑环境因素, 努力减少放牧、采挖等人为破坏, 有条件的地区应实行分区禁牧、禁采挖, 为泡沙参种群恢复和药材品质提高创造条件。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