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荸荠枯萎病发生动态及防治技术



编号 zgly000157655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荸荠枯萎病发生动态及防治技术

作者 朱志贤  胡兴明  于翠  邓文  黄俊斌 

作者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湖北省作物病害监测和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母体文献 植物保护学报 

年卷期 2018年02期

年份 2018 

分类号 S436.45 

关键词 荸荠枯萎病  发生动态  球茎  抗病品种 

文摘内容 荸荠枯萎病在我国各个荸荠Eleocharis dulcis产区普遍发生,是影响荸荠产量的重要病害。为有效防治该病害,于2010—2012年调查了湖北省荸荠枯萎病的田间发生动态,并进行了荸荠品种抗病性评价、室内药剂筛选及药剂处理球茎盆栽和田间试验。3年田间病情调查结果表明,荸荠枯萎病于8月中旬开始发生,8下旬—9月上旬温度适宜,病害开始缓慢增长;9月下旬—10月中旬为该病发生的高峰期;病情指数均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但各年份的病情指数与相对湿度和降雨量均无显著相关性。沙洋荠、肇庆荠、韶关马坝荠、桂林荠-1品种对荸荠枯萎病有较强的抗性。10%苯醚甲环唑、25%多菌灵、40%氟硅唑和25%嘧菌酯4种药剂处理球茎均有利于荸荠出苗。经多菌灵和氟硅唑处理的球茎假植到大田2个月后对荸荠枯萎病仍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分别为22.3%和27.0%,而嘧菌酯和苯醚甲环唑对该病基本无防治效果。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