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石林地质公园不同群落类型植物果实组成与种子散布特征



编号 zgly0001644811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石林地质公园不同群落类型植物果实组成与种子散布特征

作者 俞筱押  李玉辉  杨光荣 

作者单位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  石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母体文献 植物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8年06期

年份 2018 

分类号 Q948 

关键词 喀斯特植被  植被恢复  果实类型谱  种子散布谱  石漠化治理 

文摘内容 喀斯特植物群落果实类型和种子散布特征的研究,对于理解喀斯特植物群落更新与拓展特征,进而揭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恢复植被的自然扩展机制及制定植被恢复规划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石林地质公园不同群落类型为对象,研究不同群落的果实类型谱与种子散布谱,以揭示果实类型与种子散布方式对恢复植被的影响。采用石林地质公园不同群落各1 hm2样地记名计数法调查的维管束物种名录,依据Flora of China对物种果实的描述确定其果实类型;根据文献、数据库以及果实、种子形态性状确定种子散布方式。结果表明:(1)石林地质公园282种维管束植物共16种果实类型(含孢子),其中瘦果、蒴果、浆果和核果的物种比例均大于10%。木本植物、草本植物、藤本植物的优势果实类型分别为核果、瘦果和浆果。石林地质公园各群落的木本植物、草本植物和藤本植物的果实类型谱差异不显著。在原生林、次生林、灌丛、灌草丛和人工辅助云南松林不同群落中,浆果和核果的物种比例减少,瘦果、颖果和蒴果的物种比例增加。(2)石林地质公园植物种子以动物传播为主,其次为风传播。在原生林、次生林、灌丛、灌草丛和人工辅助云南松林不同群落中,风传播的物种比例增加了73%–87%,动物传播(包括鸟类传播)减少了31%–36%。(3)物种的种子散布方式直接影响到植被恢复物种和恢复策略的选择。基于恢复目标,选择自然传播能力强的乡土物种或地带性植被关键种,辅以传播廊道,有助于喀斯特的植被恢复。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