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珠母贝属的系统发育:核rDNA ITS序列证据



编号 zgly0001631070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珠母贝属的系统发育:核rDNA ITS序列证据

作者 喻达辉  朱嘉濠 

作者单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香港中文大学李福善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广州510300  香港新界沙田 

母体文献 生物多样性 

年卷期 2005年04期

年份 2005 

分类号 S917 

关键词 内部转录间隔区  种类辨析  进化关系  碱基替换格局  歧异指数 

文摘内容 珠母贝属(Pinctada)的一些种类是生产海水珍珠的重要母贝,个别种类已濒临灭绝。本文利用核糖体DNA内部转录间隔区1(ITS1)和2(ITS2)序列对珠母贝属常见种类的系统发育和分类地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ITS1长410–482bp,其中Pinctadamaxima最长,P.fucata,P.fucatamartensii,P.imbricata和P.nigra最短。ITS2长210–249bp,其中P.albina和P.nigra最长,P.maxima和P.margaritifera最短。碱基替换的同质性检测发现,P.maxima、P.margaritifera和P.chemnitzi的碱基替换格局存在显著性差异,前二者的G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种,在进化上可能比较原始;而P.chemnitzi可能发生过染色体重排事件,可能是新近形成的种。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所研究的种类可分成3个类群:类群I包含P.fucata、P.fucatamartensii和P.imbricata;类群II包含P.albina、P.nigra、P.chemnitzi和P.radiata;类群III包含P.maxima和P.margaritifera。在类群I中,我国的P.fucata、日本的P.fucatamartensii和澳大利亚的P.imbricata的种间遗传分化不明显,可能为同种,根据命名优先原则应以P.imbricata命名该种为宜。类群II中P.albina和P.nigra可能是两个亚种,而GenBank中的P.radiata(AY144603)可能是P.chemnitzi的误定。类群III(P.maxima和P.margaritifera)分化较早,与碱基替换格局的检测结果相符。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