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采用高山松最大密度重建川西高原近百年夏季气温



编号 zgly0001587270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采用高山松最大密度重建川西高原近百年夏季气温

作者 吴普  王丽丽  邵雪梅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100039  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北京100085  北京100085 

母体文献 地理学报 

年卷期 2005年06期

年份 2005 

分类号 P468.021 

关键词 川西高原  树轮  夏季气温 

文摘内容 川西高原高山松树轮宽度及最大密度分析结果表明,最大密度年表和宽度年表中可提取的气候信息是不同的,在温暖、水分条件适中的地区,采用树木密度指标分析气候要素的变化是有效的途径。树轮宽度主要受5月降水影响,和西南季风活动有关;而最大密度主要指示了夏季(6 ̄9月)温度。利用转换函数重建了川西高原近百年来夏季(6 ̄9月)温度,重建序列的方差解释量为51%,(F=52.099,p<0.0001)。重建序列显示川西高原,30年代之前为偏冷期,30年代到60年代为偏暖期,与四川地区近百年的冷暖时期比较一致。与平原地区的成都相比,高原的升温转折点提前3年,表明高原地区对气温变化的响应更为敏感,川西高原地区可能是四川省气候变化的先兆地区。1983年以后川西高原地区夏季温度呈明显的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夏季温度的滑动平均为近百年的最大值,但在90年代初期仍处于均值线以下,表现为凉夏;90年代后半期表现为夏旱。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