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土壤水分含量对虉草幼苗保护酶与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编号 zgly0001645501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土壤水分含量对虉草幼苗保护酶与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作者 曹昀  纪欣圣  国志昌  吴海英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干旱区地理 

年卷期 2018年04期

年份 2018 

分类号 S152.7  S543.9 

关键词 虉草  抗氧化酶系统  丙二醛  可溶性蛋白  土壤水分含量 

文摘内容 以虉草幼苗为试材,通过为期50 d的室内盆栽控水试验,按照土壤水分含量设置7个水分梯度:(10±0.5)%、(15±0.5)%、(20±0.5)%、(25±0.5)%、(30±0.5)%、(40±0.5)%(土壤水分饱和)和51%(淹水2 cm),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含量对植物的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水分含量在20%~35%之间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高,低于20%和高于35%时,SOD活性下降,且在不同土壤水分含量下试验50 d的SOD活性均大于试验25 d的。(2)CAT(过氧化氢酶)与POD(过氧化物酶)活性达极显著相关p<0.01,均随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呈先大幅下降后平稳再小幅上升的趋势。(3)MDA(丙二醛)含量与SOD活性趋势相反,随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不断下降,在试验25 d时淹水组略有上升。(4)可溶性蛋白在20%~40%之间时含量较高,植株生长状况较好,在干旱和淹水胁迫条件下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由此可见:当虉草幼苗受到干旱等胁迫时,虉草幼苗会开启抗氧化酶系统以保护植株组织,可长时间的胁迫或者胁迫超过其耐受范围(土壤水分含量小于20%或处于土壤水分过饱和淹水条件)就会不同程度的破坏植物的防御系统从而影响其生长发育。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