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57110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博斯腾湖人工和天然芦苇湿地土壤CO2、CH4和N2O排放通量
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新疆干旱区湖泊环境与资源实验室
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8年02期
年份
2018
分类号
S154.1
关键词
芦苇湿地
土壤
温室气体
全球增温潜势
博斯腾湖
文摘内容
为研究干旱区淡水湖泊人工、天然芦苇湿地土壤温室气体源汇强度及其影响因素,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于2015年1月—12月对博斯腾湖人工和天然芦苇湿地土壤CO2、CH4和N2O通量进行全年观测。结果表明,人工芦苇湿地土壤CO2、CH4和N2O排放通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0.1—588.4mg m-2h-1、2.9—82.4μg m-2h-1和1.32—29.7μg m-2h-1,天然芦苇湿地土壤CO2、CH4和N2O排放通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0.3—469.6mg m-2h-1、3.1—64.8μg m-2h-1和1.9—14.3μg m-2h-1。人工和天然芦苇湿地夏季土壤CO2排放通量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而土壤CH4和N2O排放通量较大值多集中在春末夏初。全年观测期间,人工芦苇湿地土壤CO2、CH4和N2O排放通量高于天然芦苇湿地(P>0.05);温度是影响人工、天然芦苇湿地土壤CO2和N2O排放通量的关键因素,近地面温度和5cm土壤温度与CO2和N2O排放通量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CH4排放通量是温度和水分二者共同影响的,由近地表温度、5cm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共同拟合的方程可以分别解释人工、天然芦苇湿地土壤CH4排放通量的71%、74.5%;土壤有机碳、pH、盐分、NH4+-N、NO3--N也是人工、天然芦苇湿地土壤CO2、CH4和N2O排放通量的影响因素;人工和天然芦苇湿地土壤均是CO2、CH4和N2O的源。基于100年尺度,由3种温室气体计算全球增温潜势得出,人工芦苇湿地全球增温潜势大于天然芦苇湿地(15150.18kg/hm2>12484.21kg/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