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62499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不同施肥模式下水稻生育期间杂草群落特征
作者单位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祁阳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试验站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作物营养与施肥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部农业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
母体文献
草业学报
年卷期
2013年03期
年份
2013
分类号
S511
关键词
长期试验
施肥模式
双季稻
杂草群落
特征
文摘内容
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实验站1982年布置的红壤稻田长期定位试验,于2011年研究了在无机肥和有机肥含有等量氮磷钾养分的条件下,长期施用有机肥、化肥和有机无机肥混施模式下水稻生育期间杂草种类和生物量变化。结果表明,施肥30年后,有机无机肥混施处理早稻和晚稻杂草种类最少,有机肥处理早稻杂草种类最多,不施肥处理晚稻最多,且后两者比前者依次分别高出34.4%和39.3%;有机肥处理两季杂草总量最高,比无机有机混施、化肥和不施肥处理分别高出10.7%,4.5%和37.7%,早稻杂草总量和湿生杂草生物量有机肥处理最多,晚稻不施肥处理最多,早稻和晚稻浮水杂草生物总量有机无机肥混施处理最多。土壤碱解氮、有效磷与杂草总干物质量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65和0.517),与湿生杂草生物量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82和0.542),土壤有效磷与浮水杂草生物量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66),pH与之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16)。土壤有效磷受土壤pH和碱解氮及其他因子的共同作用对杂草总干物质量产生影响。通过各种施肥措施维持土壤适宜pH及碱解氮、有效磷含量,能有效控制南方红壤稻田中湿生和浮水杂草生长,使杂草种类与总生物量达到有益的动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