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729530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种植密度对苜蓿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
作者
冯银平
沈海花
罗永开
徐龙超
刘上石
朱言坤
赵梦颖
邢爱军
方精云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植物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20,44(3)
页码
248-256
年份
2020
分类号
S541.9
关键词
种植密度
紫花苜蓿
生长
生物量
文摘内容
种植密度作为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会造成植物对于光照、水分和养分的竞争。为研究种植密度对苜蓿生长与产量的影响,在日光温室环境下,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材料,设置25、100、400、800、1500、2000株·m^–2,共6个种植密度,对紫花苜蓿的种群密度和生长状况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各处理播种后15天的平均种植密度分别为25、100、373、745、1255、1938株·m^–2;随着紫花苜蓿的生长,除了低密度(25、100株·m^–2)处理没有发生植株数量的变化外,其余4个密度处理植株数量均有所减少,即发生不同程度的自疏,至第二茬收获时(播种后第187天)种群数量分别减少为297、571、759、839株·m^–2。植株个体的株高、基径和分枝数量随着现存密度的增加呈指数下降;个体生物量与现存密度的关系满足竞争密度效应的幂函数关系,即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小。紫花苜蓿单位面积地上生物量符合最终产量恒定法则,然而,随着密度的增加,地下生物量有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