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31595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南海北部海域Synechococcus和Prochlorococcus生长率和被摄食消亡率——变化范围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
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青岛266003
杭州310012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06年07期
年份
2006
分类号
Q948.8
关键词
Synechococcus
Prochlorococcus
丰度
生长率和被摄食消亡率
南海
文摘内容
2004年首次在南海北部海域使用选择性代谢抑制剂技术进行了Synechococcus和Prochlorococcus生长率和被摄食消亡率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Synechococcus高丰度值出现在次表层(15 m或20 m),位于温跃层之上,高生长率往往出现在丰度最大值水层上方;Prochlorococcus丰度在夏季出现次表层最大值,与温跃层深度基本一致,表层生长率高于真光层底部。Synechococcus真光层平均生长率为0.11~1.18 d-1,被摄食消亡率为0.11~0.76 d-1,分布格局均为从沿岸向外海方向升高。Prochlorococcus真光层平均生长率为0.23~0.49 d-1,存在较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近岸略高于外海,而冬季的趋势正好相反;真光层平均被摄食消亡率为0.12~0.33 d-1,冬夏两季均是近岸高于外海。温度、营养盐和光是影响Synechococcus生长率变化的重要因子。Synechococcus和Prochlorococcus丰度与群落生长率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而与被摄食消亡率之间则存在显著的指数相关。根据Synechococcus和Prochlorococcus的生长率估算了它们的生产力及其对Pico-生产力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