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长江上游侵蚀、滑坡和泥石流典型区土体特性及微形态学研究



编号 zgly000046958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长江上游侵蚀、滑坡和泥石流典型区土体特性及微形态学研究

学科分类 220.1040;森林土壤学

作者 何毓蓉  廖超林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母体文献 山地学报 

年卷期 2006,24(5)

页码 584-591,I0001-I0002,F0003

年份 2006 

分类号 S152.21  S157.1 

关键词 侵蚀  滑坡  泥石流  土性  土壤微形态  长江上游 

文摘内容 长江上游地区的侵蚀、滑坡和泥石流发生普遍而严重。选择典型区对侵蚀、滑坡和泥石流土体的微形态及与之紧密相关的土性进行比较研究, 有重要意义。在贡嘎山东坡、川中丘陵盐亭、三峡库区云阳、云南东川蒋家沟分别采集代表性侵蚀、滑坡和泥石流土体剖面进行了研究。主要取得下述研究结果: (1)不同侵蚀强度的研究区土体特性有所不同, 但共同特征是发育浅、颗粒粗、易分散等, 有利于侵蚀形成; 也相应形成一些侵蚀土体的微形态特征, 如粗骨颗粒聚积状微形态、细土物质微区淋蚀现象、埋藏土层微形态特征等。(2)在滑坡土体。发现一些有利于滑坡形成的土体特性和微形态特征, 如骨骼颗粒细化和蚀圆化、吸水性强的指纹状微结构等。在滑塌面上形成特殊的土体微形态, 如拉张微裂隙、强光性定向粘粒集合体、玻璃质形成物、铁锰分离物等。(3)泥石流土体土性特殊, 并形成了一些特殊的土体微形态特征, 如湖泥状基质、骨骼颗粒泥质包裹体、错断微裂隙等。结果表明: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 三类土体的土性和土体微形态也有异同。对侵蚀、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机制、活动性等都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