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深松和秸秆还田对甘肃引黄灌区土壤物理性状和玉米生产的影响



编号 zgly000165744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深松和秸秆还田对甘肃引黄灌区土壤物理性状和玉米生产的影响

作者 温美娟  王成宝  霍琳  姜万礼  杨思存 

作者单位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农业部甘肃耕地保育与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 

母体文献 应用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9年01期

年份 2019 

分类号 S513  S152 

关键词 深松  秸秆还田  土壤物理特性  土壤含水量  玉米产量 

文摘内容 通过在甘肃引黄灌区灰钙土2015—2017年的田间试验,研究深松35 cm秸秆还田、深松35 cm秸秆不还田与传统旋耕秸秆不还田对土壤紧实度、容重、入渗率和0~100 cm土层土壤水分、玉米产量、养分吸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深松35 cm秸秆不还田及旋耕秸秆不还田相比,深松35 cm秸秆还田使0~40 cm土层土壤紧实度和容重降低最明显,2017年收获后紧实度与容重较2015年试验前分别下降42.6%、7.0%,且2016和2017年播种前与收获后0~40 cm土层紧实度和容重的变幅最小,紧实度变异系数平均为6.1%,容重为3.2%,土壤入渗率较旋耕秸秆不还田提高33.6%;深松35 cm秸秆还田可显著提高春秋两季0~100 cm土层剖面含水量,降低剖面水分变异,0~1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较旋耕秸秆不还田春季增加15.5%,秋季增加5.6%,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2.4%;此外,深松35 cm秸秆还田能促进玉米生产,较旋耕秸秆不还田的经济产量两年平均分别增产25.6%,生物产量提升33.3%,玉米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分别提高49.6%、51.5%和37.6%.综上,深松35 cm秸秆还田能改善物理土壤特性,稳定耕层物理性状,提高0~100 cm土层剖面水分含量及春秋两季土壤平均贮水量,降低水分变异,是促进玉米水肥高效利用,实现高产的最优措施,为甘肃引黄灌区耕层构建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