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31068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Hang形目12种鸟类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差异及其系统发育关系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母体文献
遗传学报
年卷期
2003,30(5)
页码
419-424
年份
2003
分类号
Q959.7
关键词
Hang形目
Cytb基因
DNA序列
系统进化
文摘内容
采用PCR直接测序方法首次对Hang形目(Charadriiformes)12种鸟类: 蒙古沙Hang(Charadrius mongolus)、环颈Hang(Charadrius alexandrinus)、大杓鹬(Numenius madagascariensis)、白腰杓鹬(Numenius arquata)、中杓鹬(Numenius phaeo-pus)、红脚鹬(Trina totanus)、林鹬(Trina alareola)、翘嘴鹬(Xenus cineres)、翻石鹬(Arenaria interpres)、大滨鹬(Calidris teruarostris)、反嘴鹬(Recurvirostra avosetts)和砺鹬(Haematopus ostralensis)线粒体cyt b基因全序列进行测定, 并以白鹳(Ciconia ciconia)的同序列作为外群杓建系统发生树。经比对, Hang形目12种鸟类线粒体cyt b基因全序列均包括1143bp, 序列间未见有插入和缺失, 共有381个变异位点, 种间序列差异值为5.16%—16.01%。重建的系统树将Hang形目12种鸟类分为2个支系: 第1支系包括红脚鹬、林鹬、翻石鹬、大滨鹬、翘嘴鹬、中杓鹬、大杓鹬和白腰杓鹬, 其中红脚鹬、林鹬、翻石鹬、大滨鹬、翘嘴鹬聚为一支, 中杓鹬、大杓鹬和白腰杓鹬聚为另一支; 第2支系包括蒙古沙Hang、环颈Hang、反嘴鹬和硕鹬, 其中反嘴鹬与砺鹬互为姐妹群, 然后再与Hang属的两个种蒙古沙Jamg和环Hang组成的姐妹群构成并系群。分子证据提示: 第1支系中各属问及种间的系统关系与形态学研究结果相吻合; 第2支系中的反嘴鹬与Hang鹬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 两者聚为姐妹群, 提示将这两个类群合并为一个亚科——反嘴葫亚科更为合理, 与码亚科共同组成Hang科, 与核型研究结果和Sibley在新分类体系中将码科分为反嘴鹬亚科和Hang亚科、反嘴鹬族和砺鹬族属于反嘴鹬亚科的观点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