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东北红豆杉种群的回归成效及影响因素



编号 zgly000171108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东北红豆杉种群的回归成效及影响因素

作者 徐超  龙婷  吴鑫磊  陈杰  梁艳君  李景文 

作者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 

母体文献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 2020年08期

年份 2020 

分类号 S791.49 

关键词 东北红豆杉  回归  林型  苗龄  灰色关联分析  影响因素 

文摘内容 【目的】回归是一种濒危物种保护与种群恢复的重要方法。本研究以极小种群物种东北红豆杉为研究对象,选择3种不同的林型以及两组不同苗龄的东北红豆杉幼苗开展野外回归试验,研究适宜东北红豆杉回归林型以及回归过程中幼苗生长及存活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东北红豆杉回归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杨桦林、红松云冷杉林和红松紫椴林3种林型作为回归试验地,以1~2年生和4~5年生东北红豆杉实生幼苗作为试验材料,移栽后调查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等指标,逐月调查幼苗存活率、苗高、地径、冠幅等指标。对幼苗各生长指标进行差异性显著分析和多重比较,通过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研究回归幼苗生长过程中的影响因子。【结果】东北红豆杉回归幼苗当年存活率达86%以上,地径、苗高、冠幅均有所增长,除1~2年生东北红豆杉幼苗苗高生长量外,各林型中东北红豆杉幼苗生长指标生长量均无显著差异,红松紫椴林的1~2年生东北红豆杉幼苗苗高生长量显著高于杨桦林和红松云冷杉林。由于越冬期间,4~5年生东北红豆杉幼苗受到狍啃食,存活率显著下降且长势极差;1~2年生幼苗受长时间的低温胁迫生长状况也受到一定影响。东北红豆杉回归幼苗的存活和生长受到多种环境因子的影响,关联度最大的是林型,其次是坡向、坡度和郁闭度,土壤化学性质指标的关联度较小。【结论】4~5年生幼苗因受动物啃食而回归效果不良;1~2年生幼苗适应杨桦林、红松云冷杉林和红松紫椴林下这3种生境,回归最适宜的林型是红松紫椴林;林型、坡向、坡度、光照是影响东北红豆杉回归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