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藏族的草原游牧文化(Ⅱ)——藏区的草原和生产文化



编号 zgly000162736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藏族的草原游牧文化(Ⅱ)——藏区的草原和生产文化

作者 汪玺  师尚礼  张德罡 

作者单位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母体文献 草原与草坪 

年卷期 2011年03期

年份 2011 

分类号 F592  G127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藏族  分布地特征  游牧方式 

文摘内容 青藏高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自然地域单元,由于地势高耸、气候寒冷而被称之为地球第三极。它是南亚、东南亚众水发源地,哺育了中华黄河、长江流域文明和印度河流域文明。至当代,它仍然对中华民族乃至南亚、东南亚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草原分为高寒草原、高寒草甸、荒漠草原、高寒灌丛等。在各类草地类型中,以高寒草原与草甸草地面积为最大。草原呈现东湿西干由森林-草甸-草原-荒漠的地带性更替。在青藏高原东南部与东北部边缘地带分布有小面积的森林。藏区牧民畜牧活动的特点按自然变化而行的行为逐水草而居。循自然规律所动,是一种较典型的既饲养家畜又保护草原的方式。藏族牧民饲养家畜的数量仅维持在满足其生存的基本需求之内,不靠养畜来推动经济增长和积累更多财富。在控制家畜数量上采用放生、淘汰瘦弱体保护整体和维持最低需求3大类型。在畜种结构的控制方面,将绵羊与牦牛的比例保持在1∶1~3∶1,大部分为1.5∶1.0。这种选择,乃是对高寒自然生态环境的适应。因而,藏族牧民可看成是牦牛背上的人。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