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70503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日龄和交配状态对亚洲玉米螟雄蛾内生殖器特征的影响
作者
冯波
张万民
张丹
屈丽莉
孟威
王巍
王浩杰
杜永均
作者单位
温州医科大学健康与环境生态研究所
辽宁省绿色农业技术中心
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农药与环境毒理研究所
母体文献
昆虫学报
年卷期
2020年03期
年份
2020
分类号
S435.132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雄性生殖系统
交配状态
性信息素
群集诱杀
文摘内容
【目的】揭示日龄和交配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雄蛾内生殖器官的影响,以及亚洲玉米螟雄蛾的交配状态和性信息素诱捕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行为学和生殖器解剖技术,研究不同日龄和交配状态亚洲玉米螟雄蛾内生殖器特征,并将其与田间性信息素诱捕雄蛾进行比较。【结果】除了精巢、输精管、储精囊、附腺、复射精管和单射精管外,亚洲玉米螟雄蛾内生殖系统还包含1对附腺囊,同时单射精管非角质化区分为5段(PS1-5),PS1又细分为5区(PS1Ⅰ-Ⅴ)。生殖器内含物可分为5级(0-4级),存在充满和未充满生殖器两种状态。1日龄雄蛾内生殖系统不同器官的内含物等级存在差异,但是日龄对雄蛾生殖系统内含物等级无明显影响。交配后0 h亚洲玉米螟雄蛾,除输精管、储精囊和附腺囊外,其余生殖器官内含物等级较未交配雄蛾的均发生显著变化。随着交配后时间的增加,雄蛾生殖器内含物等级逐渐恢复,各器官内含物等级恢复的速度存在差异,交配后60 h所有内含物等级均恢复到未交配状态。但是直到交配后228 h,交配雄蛾PS5内含物仍然表现出断裂等形态特征,和未交配雄蛾存在差异。性信息素引诱雄蛾中有60.9%的生殖系统表现出未交配雄蛾特征。【结论】利用PS5内含物的形态可以鉴别亚洲玉米螟雄蛾的交配状态,性信息素群集诱杀的亚洲玉米螟雄蛾大部分是未交配。本研究结果为亚洲玉米螟雄蛾交配状态的判定和蛾类害虫性信息素测报和防治的有效性提供了一定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