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桑青枯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编号 zgly000044314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桑青枯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作者 王越  童金林  叶伟清  陈爱萍 

作者单位 浙江省桐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蚕桑站 

母体文献 中国蚕业 

年卷期 2006,27(4)

页码 25-26

年份 2006 

分类号 S436.412.1 

关键词 综合防治  青枯病  桑树  原因  青枯假单胞杆菌  蚕桑生产  发生面积  发病率 

文摘内容 青枯病是危害植物的主要疫病之一, 在茄科、葫芦科、豆科和烟草等经济作物上最为常见。桑青枯病是由青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olanaeerum S.)引起的维管束病害, 已被列为国内检疫对象。桑青枯病最早于1968年在广东顺德县发现, 具有发病急、蔓延快和枯死率高等特点, 桑树感病后叶片失水、萎蔫脱落。曾对广东、广西地区的蚕桑生产带来毁灭性的打击。随后发生面积和分布范围逐年扩大并向北推移, 江西、浙江等省分别于1988年和1992年发现桑青枯病危害。浙江省衢州市高家镇于1992年在洪水后零星出现病株, 1993年夏秋发病率激增到48.3%。此后向周围的各县市扩散。2002年在浙江省桐庐县的新桑园发现有个别青枯病病灶, 到2006年7月份全县桑园发病面积已经达到110.5hm^2, 目前仍呈蔓延趋势, 严重威胁到当地蚕桑生产的安全。因此, 开展桑青枯病的发病流行规律和防治措施研究, 对稳定和发展蚕桑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通过对桐庐县桑青枯病发生原因的调查分析, 提出了一套桑青枯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