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1954—2015年不同地貌分区下湿地农田化过程的时空特征——以完达山以北三江平原为例



编号 zgly0001547904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1954—2015年不同地貌分区下湿地农田化过程的时空特征——以完达山以北三江平原为例

作者 金晓敏  李颖  付波霖  殷书柏  杨高  幸泽峰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唐山师范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7年10期

年份 2017 

分类号 S28 

关键词 湿地农田化  样带  区位特征  地貌类型  小三江平原 

文摘内容 以完达山以北三江平原(以下简称为小三江平原)为研究区,依据样带选择原则选取具有湿地农田化典型性的区域(即典型样带)。在地质地貌分区的基础上,基于特定历史时期的土地利用/覆被数据集构建长时间序列的耕地和沼泽湿地动态变化数据集,利用RS和GIS技术分析小三江平原典型样带内湿地农田化的时空变化规律,探究近60年小三江平原内湿地农田化的区位特征,结果表明:(1)1954—2015年,小三江平原的耕地面积显著增加,垦殖率达到了79.47%,耕地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2)小三江平原湿地农田化具有明显的历史阶段性:在改革开放之前(1954—1976年)湿地农田化程度不是很大,改革开放初期(1976—1985年)开始发生明显的湿地农田化,到全面改革开放期(1985—1995年)湿地农田化程度加重,在改革开放转型期(1995—2005年)湿地农田化最严重,在深化改革开放期(2005—2015年)湿地农田化程度有所减小;(3)区域大的自然背景决定了小三江平原湿地农田化整体趋势:1954—2015年间,小三江平原湿地农田化最初发生在中幅度沉降第四纪缓慢上升区,逐步扩展到大幅度沉降第四纪缓慢沉降区和小幅度沉降第四纪缓慢上升区;(4)小三江平原湿地农田化具有明显的地貌区位特征:湿地农田化最初发生在冲积平原上,然后扩展到河流低阶地和高河漫滩上,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扩展到低河漫滩和微高地上,最后蔓延到洼地上。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