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盐度对沙蜇有性繁殖阶段早期发育的影响



编号 zgly000171214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盐度对沙蜇有性繁殖阶段早期发育的影响

作者 柴雨  董婧  段妍  孙明  王彬  李玉龙  刘修泽  王爱勇  王小林  于旭光  郭栋 

作者单位 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辽宁省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20年13期

年份 2020 

分类号 S917.4 

关键词 沙蜇  盐度  有性繁殖  受精卵  浮浪幼虫  螅状体 

文摘内容 近几十年来,沙蜇的频繁暴发给东亚海域的海洋生态系统带来了广泛影响。在秋季,沙蜇成熟的雌雄水母体在沿岸水域聚集产卵,有性繁殖产生的受精卵发育成新的底栖螅状体,为螅状体种群数量进行补充。河口浅滩海域为沙蜇的繁育地,沿岸盐度较低,在秋季降雨期盐度多变,较低、多变的盐度可能对沙蜇有性繁殖阶段的早期发育产生重要作用,从而影响螅状体种群数量的补充。实验设置了4种不同盐度(15、20、25、30)试验组,在不同盐度下对沙蜇受精卵进行培养,探讨盐度对沙蜇早期发育过程中受精卵、浮浪幼虫发育以及早期螅状体生长及存活的影响。试验结果:沙蜇受精卵胚胎发育的适宜盐度为20,发育基本与盐度25、30同步,盐度15受精卵细胞发育迟缓,发育率显著降低;浮浪幼虫发育适宜盐度为20和25,两组浮浪幼虫附着变态率高于盐度15、30,盐度15时浮浪幼虫活力明显降低、发育迟缓,浮浪幼虫在盐度15时水中存活时间较长可达8 d,但附着时间集中在培养后的3、4天,与其他组相同;早期螅状体幼体适宜盐度为20、25、30,早期螅状体存活率、相对增长率及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盐度15,三组间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盐度显著影响沙蜇有性繁殖阶段的早期发育,随着受精卵至螅状体的发育生长,其对盐度的适应范围逐步扩大。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