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不同类型玉米品种冠层结构及其光合特性对深松增密的响应



编号 zgly0001657370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不同类型玉米品种冠层结构及其光合特性对深松增密的响应

作者 王富贵  于晓芳  高聚林  王志刚  孙继颖  苏治军  胡树平  包海柱 

作者单位 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 

母体文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 2019年02期

年份 2019 

分类号 S513 

关键词 春玉米  耐密性  冠层结构  光合特性  深松耕作  种植密度 

文摘内容 【目的】探究深松增密对不同类型玉米品种冠层结构及其光合特性的影响,为进一步提升玉米综合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5-2016年,在大田条件下,采用再裂区试验设计,以耕作方式(常规浅旋15cm(RT)和深松40cm(SS))为主区,密度(82 500株/hm2(D1),105 000株/hm2(D2))为副区,不同类型玉米品种为副副区,测定了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群体叶面积指数和冠层透光率、植株形态、光合特性、产量等指标,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和种植密度条件下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深松增密显著提高耐密玉米品种产量,增产11.9%~14.7%,非耐密品种增产-8.1%~0.6%;耐密品种产量对深松增密的响应程度显著高于非耐密品种,耐密品种主要通过增穗数、保粒数、稳粒重来实现增密增产。深松耕作能有效缓解增密产生的簇拥效应,提高植株叶片的自我调节能力;降低增密后茎粗变小的趋势,增加穗上茎节长度,缓解株型的变化,耐密品种缓解作用高于非耐密品种。增密后,深松耕作能延缓玉米生育后期LAI和穗位层透光率的下降速率以及叶片衰老程度,降低净光合速率的下降幅度,吐丝期后耐密品种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和Pn高于非耐密品种。【结论】耐密玉米品种对增密后产生的形态和生理上的变化有更强适应能力,增密后深松耕作使耐密玉米品种能长时间维持较高的LAI,延缓叶片衰老程度,保证充足的光合面积,稳定较高的净光合速率,有利于植株进行光合生产,获得较高产量。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