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728353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温带地区表土植硅体对温度的响应
作者
刘洪妍
介冬梅
刘利丹
高桂在
李德晖
李楠楠
马玉凤
作者单位
安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长白山地理过程与生态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恢复重点实验室/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母体文献
应用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21,32(2)
页码
467-476
年份
2021
分类号
R73
关键词
植硅体
等降水线
环境意义
文摘内容
植硅体的现代过程研究是利用植硅体这一指标精准恢复区域古植被、古气候的前提和关键环节,探讨表土植硅体组合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尤为重要。本研究在东北地区沿着年降水量为600 mm等降水线采集54块表土样品,研究单一温度控制下表土植硅体的空间分布规律,以期寻找对温度比较敏感的植硅体类型。结果表明:54块表土样品中植硅体类型相同,共鉴定出15类,分别是棒型、尖型、块状、扇型、扁平状、帽型、鞍型、哑铃型、齿型、三棱柱型、硅化气孔、导管型、硅质突起、弓型、椎骨状,且主要以棒型、尖型为主,短细胞、块状、扁平状次之,其他类型植硅体的平均百分含量不足1.0%。小兴安岭、松辽平原和辽西低山丘陵3个区域的表土植硅体组合特征存在差异,判别分析结果能够将3个区域样点有效区分开,总的判别正确率为94.4%,其中棒型、尖型、三棱柱型的平均含量在小兴安岭最大,在辽西低山丘陵最小;而鞍型、哑铃型、硅质突起与之相反;块状、扁平状、扇型则主要是在松辽平原最大,且棒型、尖型、三棱柱型、鞍型、哑铃型、硅质突起、块状、扁平状和扇型的百分含量在3个区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棒型、尖型、三棱柱型的百分含量与年均温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块状、扁平状、扇型、哑铃型、硅质突起的百分含量与年均温呈显著正相关,而鞍型、帽型、齿型的百分含量与年均温没有显著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