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陇东旱塬区秋播小黑麦与青贮玉米的复种效果



编号 zgly0001683850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陇东旱塬区秋播小黑麦与青贮玉米的复种效果

作者 杨晓  宋谦  余小亮  赵海燕  马淑梅  杜文华 

作者单位 甘肃省平凉市农业科学院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草业工程实验室 

母体文献 草业科学 

年卷期 2019年08期

年份 2019 

分类号 S512.4  S513  S548 

关键词 陇东旱塬区  秋播小黑麦  青贮玉米  复种效果 

文摘内容 为筛选出陇东旱塬区秋播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青贮玉米(Zea mays)的适宜复种模式,本研究以3个小黑麦品系(C16、C27和C35)和黑饲麦(Secale ssp.)为前茬作物、青贮玉米品种(系)(丰贮1号、丰贮2号和敦青贮28号)为复种作物,在陇东旱塬区研究了秋播小黑麦与青贮玉米的复种效果。结果表明,前茬作物间,小黑麦品系C16的鲜草产量最高(45.20 t·hm–2),显著高于黑饲麦和其他两个小黑麦品系;3个小黑麦品系的粗蛋白(CP)含量显著高于黑饲麦,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均显著低于黑饲麦,其中C27的CP含量最高(13.32%),ADF含量最低(30.93%),C35的NDF含量最低(46.64%)。复种作物间,丰贮2号青贮玉米品系的鲜草产量最高(51.16 t·hm–2),CP含量显著高于敦青贮28号,NDF和ADF含量显著低于敦青贮28号。前茬作物×复种作物交互作用间,品系C16和丰贮2号交互作用间的鲜草产量(96.95 t·hm–2)和蛋白质产量(8.61 t·hm–2)均最高,复种效果最好。该复种模式在充分利用秋闲田、多生产一茬饲草的同时,可以实现草地轮作,并增加冬春季地表覆盖度,具有重要生态价值,可为陇东旱塬区秋播小黑麦/青贮玉米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