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黄土高原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地下生物量的因素分析



编号 zgly0001732615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黄土高原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地下生物量的因素分析

作者 胡宇美  马理辉  李蕊  柯增鸣  杨金贵  刘铮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21,(21)

页码 11

年份 2021 

分类号 S718.55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地下生物量  因素  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  权重 

文摘内容 根系将土壤和大气相连与植物体共同影响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同时根系也是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库的重要来源。研究表明森林地下生物量受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影响,因此研究各因素对根系生物量的影响对精确估算土壤碳库至关重要。基于我国相关部门的观测及调查数据,通过标准化计算和统计分析来量化各因素对黄土高原地区地下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土高原森林生态系统地下生物量主要分布在11.99—27.46 Mg/hm~2之间;非生物因素对地下生物量起主导作用,其中降雨量和地形影响最为显著;不同土壤类型地下生物量表现出:棕壤>褐土>岩性土;不同森林类型地下生物量大小为: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不同地形地下生物量由大到小为:丘陵、山地>高原、平原;地下生物量在坡位上的分布大小为:坡麓>上、中、下三个坡位>平地;人类活动和动物活动干扰对地下生物量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另外,在分析中发现若影响因素中含经纬度,非生物和生物因素对地下生物量的影响程度分别为68.9%和31.1%;若影响因素中不含经纬度,非生物和生物因素对地下生物量的影响程度分别为81.1%和18.9%,说明经纬度与其他因素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并严重影响着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对森林生态系统地下生物量的比重。研究结果对地下生物量的估测有一定的意义,可以为森林植被如何通过根系适应环境的研究提供参考,为植被恢复、森林经营管理及地下部分碳循环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