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521773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北京地区宽鳍鱲的生长及食性
学科分类
220.3020;森林昆虫学
作者
邢迎春
赵亚辉
张洁
王玉凤
赵欣如
张春光
王宝利
常宝全
张利军
胡亚军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
北京市怀柔区渔政监督管理站
母体文献
动物学报
年卷期
2007,53(6)
页码
982-993
年份
2007
分类号
Q969.357.6
关键词
宽鳍鱲
生物学
可持续利用
北京
文摘内容
2004—2006年,作者对分布于北京市怀柔水库上游入库河流怀沙河和怀九河宽鳍鱲的生物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地区宽鳍鱲年龄组成较小,雄鱼最大3龄,雌鱼最大2龄。体长和体重相关关系式为:W=9×10^-6L^3.1947 (r=0.9784),其种群呈异速增长。1龄组雌雄鱼体长和体重无显著差异,2龄组雄鱼体长和体重显著大于雌鱼,可能与雌鱼性成熟后生长速度减慢有关。雄鱼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121.56×(1-e^-0.3718(1+0.6272),最大体长121.56mm;Wt=41.16×(1-e^-0.3718(1+0.6272)^3,最大体重41.16g;生长拐点tr=2.41龄;雌鱼最大为2龄,未能拟合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丰满度和饱食指数均呈周年变化,这可能与水温变化和繁殖期的影响有关。北京地区的宽鳍鱲为植食性,主要摄食硅藻,取食具选择性,且获得的食物量与藻类的多度一定程度上正相关。雌雄性比接近1:1,1冬龄性成熟;繁殖期5—7月,5月份成熟系数最高。与嘉陵江种群相比,北京种群体长、体重均小于嘉陵江种群;食性上,前人研究认为嘉陵江种群为肉食性,但经我们重新鉴定,嘉陵江种群也为植食性,个别肉食性食物成分可能是随摄食的藻类带入的;在年龄组成、种群增长方式、性比及繁殖特性上,未发现二者有明显差异。基于北京地区宽鳍鱲的生物学特性,结合该地区的环境特点,我们建议通过控制捕捞数量、选择最适捕捞时间、保护原有生境来维持北京地区宽鳍鱲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动物学报53(6):982—993,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