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608184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黑嘴鸥繁殖栖息地动态遥感监测
学科分类
220.1060;森林生态学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09,29(8)
页码
4285-4294
年份
2009
分类号
Q149
TP79
关键词
黑嘴鸥
繁殖栖息地
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遥感
植被覆盖度
文摘内容
以江苏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为研究区,结合黑嘴鸥巢址GPS点,利用1992、2002和2007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作为主要信息源,借助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技术,在获取栖息地植被类型信息的基础上,采用非等密度亚像元模型反演碱蓬植被覆盖度信息,提取研究区黑嘴鸥适宜繁殖栖息地动态变化情况,并进一步对其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5a间,在自然和人为的双重干扰下,研究区内碱蓬滩面积由4772.3 hm2减少到4062.2hm2,年变化率为-47.34 hm2/a。碱蓬植被覆盖度均值由1992年的(27.6±3.8)%增长到2002年的(35.4±2.0)%,至2007年达到(53.1±4.5)%。同时,利用2002、2007年黑嘴鸥巢址GPS位点,提取对应年份黑嘴鸥繁殖栖息地碱蓬群落覆盖度,其均值分别为(35.08±4.8)%和(37.58±7.6)%,无差异显著性(P=0.066)。结合黑嘴鸥繁殖栖息地选择的水源和干扰距离等因子,叠加分析表明核心区黑嘴鸥适宜繁殖栖息地面积由1992年的2063.1 hm2小幅增加到2002年的2158.0 hm2(4.6%),到2007年间大幅减少到1723.1 hm2(-20.2%),年降幅高达86.97hm2/a。按照2002~2007年碱蓬覆盖度变化率水平计算,盐城保护区核心区黑嘴鸥适宜繁殖栖息地将在19.8a后全部消失。有关研究成果,可为保护区黑嘴鸥及其繁殖栖息地的保护、管理与恢复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特定栖息地的监测方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