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408083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内毒素性急性肝损伤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江西省分子医学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年卷期
2006,14(1)
页码
12-18
年份
2006
分类号
R-332
R575
关键词
内毒素
急性肝损伤
动物模型
凋亡
文摘内容
目的: 探讨脂多糖(LPS)对D-半乳糖胺(D—GalN)致敏大鼠在亚致死剂量下的肝损伤作用。
方法: 48只大鼠随机分为三大组, 即6h、24h和48h取材组, 每组各16只动物; 每个大组再分为两个小组, 即处理组和对照组, 各8只大鼠.所有处理组大鼠均以LPS(50μg/kg)+D—GalN(300mg/kg), 用1mL无菌生理盐水溶解后腹腔内注射, 对照组大鼠仅腹腔内注射1mL生理盐水.在相应时间点, 采血查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胆红素(BIL); 肝组织常规固定, HE染色后光镜检查; 肝组织细胞凋亡的TUNEL分析采用多聚甲醛固定: 肝组织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细胞凋亡诱导基因bax的表达通过RT-PCR的方法检测.
结果: 所有处理组大鼠ALT、AST和TBIL在6h内即显著升高, 24h达到峰值, 48h仍维持于高水平: 肝脏大体形态显示: 肝脏明显肿胀、失去正常红润光泽而略显苍白、表面见散在的点状及片状出血点、质地偏韧: HE染色可见药物处理6h, 肝组织即呈现充血, 碎片状坏死和大量炎性细胞浸润、24h肝细胞开始空泡变性、肿胀, 并见大片坏死及中性粒细胞浸润.48h则多数肝细胞空泡状变性.肝组织小叶结构紊乱, 点状坏死, 炎症细胞浸润较前减少.TUNEL分析显示, 对照组未见凋亡的肝细胞, 6h处理组仅见少量凋亡细胞.凋亡指数(AI)为4.3±1.2%, 24h和48h处理组肝组织内则见较多的凋亡细胞.AI分别为20.6±3.3%、21.2±5.7%, 但两者P〉0.05: 24h处理组凋亡细胞百分数为15.83%, 对照组凋亡细胞占0.39%, 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 处理组各时间点TNF-α、IL-1β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其高峰值出现于6h.对照组未见bax的表达, 而LPS的应用后6, 24, 48h的相对表达率为0.193±0.062、0.191±0.043、0.209±0.03].
结论: 亚致死剂量LPS可造成D—GalN致敏大鼠的急性肝损伤; 细胞凋亡是该急性损伤的重要病理形态学改变, 而凋亡的发生可能与LPS诱导bax的表达有关; 本模型是较理想的内毒素性急性肝损伤的实验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