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我国重要森林群落凋落物层土壤动物群落生态特征



编号 zgly0000608353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我国重要森林群落凋落物层土壤动物群落生态特征

学科分类 220.1060;森林生态学

作者 林英华  孙家宝  张夫道 

作者单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100091  黑龙江省森林保护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09,29(6)

页码 2938-2944

年份 2009 

分类号 Q143  Q948 

关键词 生态分布  多样性  灰色综合关联度  环境因子 

文摘内容 2001年9月~2002年9月,采用凋落袋分解法对我国不同气候带的8种重要森林群落,即黑龙江帽儿山的红松林(Pinus koraiensis)与针阔混交林(落叶松(Larix gmelinii)、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北京九龙山辽东栎林(Quercus liaotungensis)与针阔混交林(辽东栎、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江西大岗山杉木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与针阔混交林(杉木、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林以及广东鼎湖山常绿阔叶林(荷木(Schima superba)-厚壳桂(Cryptocarya chinensis))与针阔混交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荷木)凋落物层土壤动物群落进行研究。全年74次共采集森林凋落层土壤动物个体29123只,其中大型土壤动物4492只、中小型土壤动物24631只,隶属4门14纲30目,蜱螨类、弹尾类为凋落层的优势群落。非参数Kruskal-Wallis方差分析表明,8种森林群落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差异性显著(x(7)^2=18.867,P〈0.01),且帽儿山、九龙山与鼎湖山之间以及大岗山与鼎湖山阔叶林之间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研究时段内,大型土壤动物月均数量和类群数量随着纬度升高而呈现明显的递减趋势;中小型土壤动物月均数量随纬度升高而基本呈升高的趋势。凋落层土壤动物月均数量、多样性、均匀性均差别显著(X(66)^2=37.95、X(66)^2=26.38、X(66)^2=328.97,P〈0.001)。多样性分析显示,鼎湖山凋落层土壤动物分布最丰富、分布最均匀;大岗山与鼎湖山典型森林群落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相似性最高,帽儿山与鼎湖山典型森林群落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相似性最低。灰色综合关联度分析表明,年均温度对土壤动物影响最大,有机质(表土)次之,土壤pH次于前两者,年均相对湿度影响最小,环境因子对主要土壤动物群落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