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莲的胚芽的结构及其芽鳞的性质



编号 zgly000101833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莲的胚芽的结构及其芽鳞的性质

作者 王希庆  余炳生 

作者单位 北京农业大学植物学教研组 

母体文献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年卷期 1966年02期

年份 1966 

关键词 芽鳞  胚芽鞘  叶原基  叶性器官  原形成层  同源器官  平周分裂  垂周分裂  叶原座  原表皮层 

文摘内容 莲 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胚芽结构及其被有芽鳞的情况,在双子叶植物中,是极为少见的。本文通过胚芽苗端的分化,叶性器官的发生和形成,研究了这一特殊现象。在种子成熟后,胚芽为具二枚幼叶和一个被有芽鳞的顶芽。在顶芽里,已分化出第三、第四叶原基和一个分化复杂的苗端,故胚芽的苗端共通过四个间隔期,而这个复杂的苗端结构,明显的表现出三个不同细胞活动区域。关于这方面的形成和发展情况,当在莲的营养芽的结构及其芽鳞的性质一文中再为申述。胚芽苗端几乎均为圆丘形或牛卵圆形,其宽度为95微米到107微米;高度为17微米到20微米。在第三叶原基发生时始出现分区结构,可划分为原套原始细胞区、原体原始细胞区、周缘区及肋状分生组织区。在亚顶端周缘区的原体细胞,常见发生平周分裂,即为叶原基的奠基细胞;原形成层在叶原座出现之前已出现。胚芽的苗端虽位于顶生位置,但当幼苗形成时,由于发育着的叶是互生的,随着叶原基的发生相继改变着苗端的方位,从而形成幼苗的轴呈之字形的曲折现象。胚芽上的芽鳞,发生于叶原基基部近轴面的上方,由紧接原表皮层下的分生组织平周分裂,继之以垂周分裂而产生的。故莲胚芽上腋生鳞片与腋生托叶系同源器官,为叶原基的衍生部分,从而表现莲胚芽的芽鳞与营养叶片是同侧同向的排列着。至于这个芽鳞与单子叶植物胚芽鞘是否为同源器官,尚待进一步的探讨。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