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京津冀城市群大气污染的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解析



编号 zgly0001583925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京津冀城市群大气污染的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解析

作者 刘海猛  方创琳  黄解军  朱向东  周艺  王振波  张蔷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母体文献 地理学报 

年卷期 2018年01期

年份 2018 

分类号 X51 

关键词 大气污染  雾霾  PM2.5  时空演变  联防联控  空间杜宾模型  京津冀城市群 

文摘内容 京津冀城市群是中国雾霾最严重的区域,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探究该地区大气污染的时空分布和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三种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京津冀202个区县PM2.5的时空分异特征,创新性地对自然与人文影响因素贡献及其空间溢出效应进行系统地甄别和量化。结果表明:2000-2014年来京津冀城市群PM2.5浓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季节上呈秋冬高、春夏低,空间上呈东南高、西北低的特点,且城市建成区PM2.5浓度比周围郊区和农村平均高1020μg/m3;2014年仅有13.9%的区县空气质量达标,PM2.5浓度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性与扩散性,城市间交互影响距离平均为200 km,邻近地区的PM2.5每升高1%,将导致本地PM2.5至少升高0.5%;社会经济内因对PM2.5主要是正向影响,自然外因主要是负向影响;影响因素中对本地大气污染的直接效应贡献强度依次是:年均风速>年均气温>人口密度>地形起伏度>第二产业占比>能源消费>植被覆盖度,人均GDP、年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对本地PM2.5没有显著影响;对邻近地区大气污染具有显著空间溢出效应的因素排序是:植被覆盖度>地形起伏度>能源消费>人口密度;对于自然和人文影响因素应分别采取针对性的适应策略和调控策略,加强区域间联防联控与合作治理,在城市群规划中注重环保规划与立法。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