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黄土丘陵区草本群落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编号 zgly000162383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黄土丘陵区草本群落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 方昭  张少康  刘海威  焦峰  张军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管理学院 

母体文献 草业学报 

年卷期 2018年02期

年份 2018 

分类号 S812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分布格局  草本群落生物量  影响因素  等速生长 

文摘内容 草地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黄土高原植被组成的主体,而草本植物作为草地生态系统的优势群落,在黄土高原恢复植被和水土保持建设方面存在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本试验选取黄土丘陵区不同纬度下的草本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草本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同时并验证等速生长关系,以期为黄土丘陵区恢复植被、改善生态建设方面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1)在纬度梯度35.95°38.36°N变化范围内,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带草本群落地上生物量变化范围为54.60204.32g·m-2,平均值156.968g·m-2,变异系数为27.83%;地下生物量变化范围为78.88829.64g·m-2,平均值469.21g·m-2,变异系数为48.87%;草本群落地下/地上生物量变化范围为0.934.49,平均值2.89,变异系数为39.18%。草本群落生物量(地下、地上)大小顺序均为:森林-草原带>草原带>森林带>草原-荒漠带,且地上、地下生物量随纬度梯度变化规律均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单峰型变化趋势。(2)草本群落地下与地上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决定系数达到0.59,且符合等速生长关系。(3)草本群落地下生物量与年均降水、年均温、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之间均呈显著相关。气候因子和土壤理化性质对地下生物量都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其影响机理还需进一步结合植物生物学和生理生态方面的综合研究才能做出准确结论。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