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德宏州油茶炭疽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编号 zgly000174198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德宏州油茶炭疽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作者 周嫒婷  王芳  尹加笔  沈德周  马焕成  伍建榕 

作者单位 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高校森林灾害预警控制重点实验室  西南林业大学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育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  德宏州林业和草原局 

母体文献 经济林研究 

年卷期 2021,39(4)

页码 203-211

年份 2021 

分类号 S763.1 

关键词 油茶  炭疽病  病原菌  鉴定  生物学特性  德宏 

文摘内容 【目的】明确德宏州油茶炭疽病病原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为油茶炭疽病的综合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以油茶疑似炭疽病的叶片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利用形态学结合ITS序列分析所获得菌株的分类地位,再回接油茶离体叶片验证其致病性及进行复合侵染实验,最后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德宏州油茶炭疽病发生严重,野外调查发病率达84%,病情指数达33。明确了油茶炭疽病的病原菌为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和暹罗炭疽菌(C.siamense)。分离代表性菌株DHYC14(C.fructicola)和DHYC30(C.siamense)回接都能引起油茶健康叶片发病,与林间自然发病症状相似,认为这两株菌均为致病菌,且菌株DHYC14(C.fructicola)致病力强于DHYC30(C.siamense),而复合侵染产生的病斑明显小于单独接种病原菌产生的病斑。生物学特性研究显示,菌株DHYC14(C.fructicola)的最适培养基是PDA,连续黑暗条件下生长最好,最适生长温度为25℃,喜弱酸性环境pH 5~7,在以蔗糖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的培养基上长势最优。DHYC30(C.siamense)的最适培养基是PDA,光照对该病原菌丝生长无显著性影响,最适生长温度为30℃,喜弱碱性环境pH 11,最佳碳、氮源培养基分别为甘露醇、蛋白胨和硝酸钠。【结论】引起德宏州油茶炭疽病的主要病原菌为果生炭疽菌(C.fructicola)和暹罗炭疽菌(C.siamense),且病原菌之间的生物学特性存在显著差异。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