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357104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2008年防城港市港口区晚稻稻曲病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作者单位
广西防城港市植保站
母体文献
广西植保
年卷期
2009年03期
年份
2009
分类号
S435.111.4
关键词
水稻稻曲病
发生特点
防城港市
原因分析
港口区
水稻品种
晚稻
杂交稻
发生面积
重发生
文摘内容
稻曲病俗称“假黑穗病”、“青粉病”和“丰收病”,在亚洲、非洲和美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分布。20世纪70年代以来,华南双季稻区随着某些杂交稻组合和桂朝二号等感病水稻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施肥水平的提高,稻曲病发生日趋严重。稻穗发病后,不仅直接造成损失,还间接影响健粒发育充实,一般每穗增加病谷一粒,空秕率增加2%~5%,千粒重下降2%~3%,减产8·7%~45·7%。同时,病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有色素C9H7O6及一种类似麦角碱的生物碱,污染稻米,降低米质,人畜食用这种稻米较多时会发生慢性中毒,影响人畜健康[1]。2008年,防城港市港口区晚稻种植面积1740ha,稻曲病发生面积497·4ha,发生